三国时期,东吴有一个小小的偏将马忠,他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却是真正的“大将终结者”,生擒关羽,射杀黄忠,也曾名震一时。但终其一生,也并未得到重用,后来更是人头不保。

马忠在历史上并未十分显名,甚至在《三国志》中都没有独立的传。他是东吴将领潘璋的手下,故而在《三国志潘璋传》中涉及到了关于其的一项记载——“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而正是这一句话四两拨千斤,点明了东吴马忠的战功:擒捉关羽的直接执行者。

关羽败走麦城,吕蒙设计埋伏,“关羽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全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马忠所获”。潘璋接受吕蒙的命令后,派出生擒关羽的一线部队是部将马忠,马忠不负所望,深谙“射人先射马”之道,面对万人敌的武圣关羽,并不怯战。

先让兵士齐声呐喊,以壮声势,然后又命令兵士一同下手,用十道绊马索把关羽的宝贝赤兔马绊倒,而后生擒关羽,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可见,马忠是一位年轻、位卑却心思缜密、诡计百出的将领。立下了如此盖世之功,而孙权只赏给他一匹马。
马忠无愧是“大将终结者”,五虎将之一的黄忠也是死于他手。

猇亭之战,黄忠与潘璋对阵军前,3回合就砍死了潘璋部将史迹,老当益壮!随后潘璋亲自大战黄忠,并未取胜。第二天,潘璋设计,让马忠埋伏好,自己领部队挑战黄忠。战不数回,潘璋假意败退,拖刀便走。黄忠纵马就追,追至20里时,四面喊声大震,马忠率领伏兵齐出,把黄忠困在中心。只见马忠拉满弓箭,一箭射中黄忠肩膀,就是马忠这一箭要了黄忠的命,晚上黄忠由于失血过多,死于营帐。
可见,马忠不但善出奇兵,指挥有方,而且箭法高超,一箭致命。

即使有这2件大功,马忠并未得到重用,职位也一直只是个偏将。汉末三国的大部分优秀分成都已经凋零,人们都还可能沉浸在怀念英雄的情感之战,因此马忠这样的新人物的关注度就存在不足。后来潘璋被关羽之子关兴所杀,而糜芳、傅士仁却被马忠所俘,不过二人趁马忠不注意,刺杀了马忠,将他的首级献于刘备,结局也十分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