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攻下洛阳后,没及时给父亲妃子送钱,埋下杀兄夺位导火索

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历史上封建王朝发展的顶点,在唐朝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唐朝推向如此高度的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李世民并不是当时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因此当时李世民并不是皇位继承人。

李渊所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但是李世民最终还是凭借着玄武门事变成功夺得了皇位,但这也让李世民在后人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虽然李世民将唐朝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开创了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

但他却在玄武门事变当中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并且在玄武门事变结束之后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李世民是一个为了权力和地位不择手段的人,但和我国古代历史上所有的政治变革一样,李世民之所以会发动玄武门事变也是有一定的契机。

这个契机就是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已经威胁到了李世民的生命安全,这才使得李世民不得不对自己的两个兄弟痛下杀手。而导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的一大导火索竟然是李世民在攻打下洛阳之后,没有按照之前的规定及时给李渊的几个妃子送去金银珠宝。

因此给李元吉和李建成留下把柄,他们二人暗地里设计陷害李世民,想要彻底铲除这一强大的皇位竞争威胁。得知这一真相之后,李世民无可奈何,只能够通过一场政变来保全自己的性命,并且夺得了期盼已久的皇位。

当时李世民向李渊进言,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后宫两位妃子有染,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令人感到不齿,而李渊也不敢相信自己的两个儿子竟然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不过他又对李世民的话表示怀疑,因为李世民在此之前就已经和太子李建成有很深的矛盾。

所以李渊怀疑这是李世民在污蔑太子,好让李渊将他立为储君,于是为了求证李世民所说的话是否属实,李渊将太子和李元吉请来想要当面对质,不料李渊的这个行为却直接导致了两个儿子死于玄武门事变当中。

这一切都和李世民口中那两个嫔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这两个妃子长相出众,所以在进入后宫之后受到了李渊的宠爱,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能够在父亲面前多一点存在感,经常讨好这两位妃子,久而久之便让李世民误认为李建成和李元吉与这二位妃子有染。

随着李渊的年纪日益衰老,这两个妃子也担心李渊死后自己在宫中失去依靠,所以他们便和前来讨好自己的太子李建成,达成了政治方面的同盟,而这两位妃子也成为了皇宫当中太子的眼线。相比较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当时的李世民并没有时间通过和后宫搞好关系。

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因为在李渊的三个儿子当中,李世民的军事指挥造诣和在军队当中的影响力是最高的,所以李世民经常代替自己的父亲四处征战,甚至唐王朝一半的基业都是在李世民的指使下攻打下来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建成对于李世民非常忌惮,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弟弟劳苦功高在朝廷当中的地位超过自己,影响自己之后接替父亲的皇位,而恰巧李世民和宫中的这两位妃子的关系也非常紧张。

特别是李世民在打下洛阳之后,没有给这两个妃子送去洛阳城内的金银珠宝,所以这两个妃子时常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久而久之李渊也对李世民越来越冷淡。李世民在攻打下洛阳之后,之所以没有将洛阳城内的金银珠宝第一时间运回后宫。

是因为李世民想要将这些金银珠宝分给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顾生死、为国建功的英勇将士们。而最终他得知自己之所以在父亲眼中的地位越来越低是因为太子和李元吉勾结后宫两位妃子,企图陷害自己。

愤怒之下的李世民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于是经过一系列细致的谋划之后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将危害自己生命安全的太子和李元吉全部铲除。

总结:如果当时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事变,而是让李建成顺利继承皇位的话,唐朝可能不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因此李世民当上皇帝可能也是历史大势所趋。